1. 什么是疼痛?
疼痛是组织损伤或与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躯体感觉和情感体验。虽然每个人都不喜欢疼痛,但疼痛却是正常人体感官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疼痛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没有疼痛,我们就不会知道躲避危险。
疼痛和发热一样,是提示我们“生病”的示警信号。当我们的手指被针扎了或局部组织受到损伤或炎性反应,我们的身体就会对伤害做出反应,引起一系列防御反应、保护机体避免伤害。例如急性创伤、急性腹痛、急性胸痛、炎性疼痛等这一类疼痛,提示机体发生组织损伤,需要我们及时去医院就诊。但是如果疼痛反复发作或长期持续不止,并由急性向慢性进展,便失去了警戒信号的意义,这时疼痛本身就演变成为了一种疾病。比如反复发作的头痛、颈肩腰腿痛、骨关节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风湿免疫病性疼痛、癌痛等,不仅给机体带来肉体和精神的痛苦,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从疼痛持续时间上又有急性疼痛、亚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之分,1月之内的疼痛属急性疼痛,大于3个月的疼痛为慢性疼痛,两者之间的为亚急性疼痛。
2.哪些病适合到疼痛科就诊呢?
相信很多朋友在知道有疼痛科这样一个科室时都会问到“疼痛科是看什么病的?”,疼痛是一种伴随人们的最为常见的不良体验,同时疼痛也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或疾病,时常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甚至使人产生“痛不欲生”的感觉。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疼痛背后所掩盖的生理,病理以及心理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中国进入老年社会,围绕疼痛而产生的问题与日俱增,一门由涉及骨科学、神经学、肿瘤学、麻醉学、康复学、风湿免疫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疼痛科---也就逐渐脱颖而出,它是涵盖了慢性头面痛、颈肩腰腿痛、神经痛、癌痛及风湿痛等慢性疼痛疾患的诊断与治疗的综合性平台学科。对于疼痛疾病的治疗,疼痛科遵循从无创到有创、从简单到复杂的阶梯治疗原则,综合运用药物、理疗及微创治疗等多种方法对慢性疼痛疾病标本兼治。
以下四类疼痛疾病适合来疼痛科就诊:
(1)神经源性疼痛:
如中风或脑梗后的中枢性疼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性疼痛及各类神经损伤后疼痛等。这类疼痛往往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需要到疼痛科行超声引导下镇痛治疗、神经射频、微球囊压迫术、电刺激植入术、中枢靶控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等微创治疗。
(2)癌性疼痛:
在抗癌治疗的同时,可到疼痛科采取综合镇痛治疗,如神经阻滞、靶控药物灌注系统植入术、椎体成形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微创介入治疗。完善的疼痛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抵抗癌症的信心,并且可延长部分病人的生存时间。
(3)脊柱源性疼痛:
颈椎病、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顽固性腰痛、骨质疏松等慢性疼痛疾病。疼痛科可行低温等离子椎间盘消融术、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神经射频术、椎体成形术及脊柱内镜手术等微创手术治疗这类顽固性脊柱源性疼痛。
(4)软组织与关节痛: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肩周炎、髋及膝等骨关节病、痛风性关节炎、各类风湿免疫性关节痛。
责编:张金斌